为什么不港币人民币化呢?
香港是因为过去挂英镑,挂人民币这个方案不是没有人提,但是这个非同小可的事情,不是我们可以讨论的事情。最好问问曾荫权他们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买东西平衡不了今天的国民经济,储蓄也平衡不了今天的国民经济,买外国商品、外国服务,帮点忙,但是需要汇率机制有更大的改动。
所以都不是当前可以选的办法。我想来想去可选的办法是一条,就是这种超额的购买力要购买我们国内过去不是按商品生产出来的资源。这个资源原来不在市场里头,现在由于有这个购买力,由于体制变化,把原来不是商品、不是市场产品的东西转化为市场供应,只有这一条可以平衡中国的国民经济。
而事实上,中国国民经济过去多少年来,我们广义货币供应量远远高于GDP增长,高高在上。90年代朱总理管的时候,广义货币增长量超过GDP有20个百分点,后来大手的收,还有6-8个百分点。
无论政府还是市场、学术界,我们就是面对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像房价一下冲到这么高,有一个巨大购买力在追东西,他一旦追到这个市场,这个市场价格就会飞涨。这种现象一出现,确实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五年前我们北大讨论过房地产,我当时用80年代一个经验来理解这个现象,这里你说谁对谁错没有什么意义。80年代,我们国家的粮食也是国家统购的,农民就没有积极性,怎么把它放开呢?先从广东放开。广东购买力高,所以就跑到江西抢大米。把江西的米拿走,江西就惨了,因为江西改革慢,国企公务人员收入很低,广东人把米买走,那江西人吃什么?
高价格刺激供给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怎么解决问题。最后江西政府用武装力量封锁江西和广东边界,定一个额度,按照额度后卖高价,额度以内保证江西供应。中国的改革,我们从经验看,当然有很多批评。我们还是从经验出发,这个经验不能一下子写成教科书。但是问题摆在这里你总要解决。
成都的公租房又是另外一个类别,政府补差价,让民间拥有物业,不是政府拥有物业,我的看法,这些都要探索。这些现实问题百在这里,就是对方方面面的挑战,无论政府还是市场、学术界,我们就是面对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中间不会一天达到理想,但是咱们有点历史眼光看,总的来看,我们是有能力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
除了国有土地可以向市场供应,集体用地也可以向市场供应
房地产的地哪来的,地世世代代就是农民的地,你经过市场一拉动,产权一界定,来一个什么拍卖制度,他慢慢就转成商品。
客观讲,房地产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平衡,从87年土地开始有使用权转让这个市场,90年代搞了城市房改房,启动了房地产市场化过程,公道的说,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那么多地从原来自然状态转为资产状态,我们这个高度外向经济的平衡问题会更加严重。
但是不是说这里没有问题。既然这是一个平衡机制,那超额购买力如果买的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多供地不就行了吗?有什么好怕的?你仔细研究这里面有一个障碍,这个地原来是农民的地,一个地从自然地变成商品状态,要转成国有。现在谁可以卖地?只有政府可以卖地。政府为什么可以卖地?因为这是国有土地。国有土地怎么来的,依法征用来的。所以房地产市场基础环节不是市场,市场讲买卖、讲平等交易。征用,你想卖也得卖、不想卖也得卖,什么价我来定,这就导致国民收入当中很大的问题。
中国这个金字塔到今天人数最多的就是农民,农民是国民需求的一个基础。卖农产品现在已经卖到市场饱和了,总的供给量非常平衡。第二,卖劳动力。第三,土地增值。中国启动了前两个增加农民收入的模式。第三个还是沿用政府征地模式。政府如果拿地修了大坝,农民也认了。但是如果政府把土地卖了,卖了很好的价钱,农民慢慢就醒了,他说原来这块是我的地,怎么变成那么多钱?他对原来属于他的资产有诉求,他就要讲价钱、要制造麻烦。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