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从2月份开始,有人大政协委员已经陆续提交提案,要求对中心区实行交通改善,防治或者治理东莞拥堵问题,我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得出几个观点,第一,中心区交通拥堵要改善,第一还是立足发展公交。像香港、新加坡管制比较好的城市,只有当公交系统为主的一体化这个交通体系形成后,我们的小汽车需求才能够满足平稳,现在公交服务水平反差是非常大的,等一辆车很长时间,去一个地方跟小汽车比起来,便利程度远远有很大落差,所以这块来讲,只有当公交服务水平上到一定程度后,小汽车增长才会慢慢平缓下来,所以发展公交,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是我们最基本的出路。
第二个观点,立足资源整合,刚才讲了我们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不可能再增加很多的土地,增加很多的设施去做交通的服务设施,必须首先理顺我们路网结构,对整个系统均匀分流,对节点进行优化,整体提高路网通行能力。这里我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因为我们东莞很多道路都是平交,看不到立交。我们经过交通拥堵研究,我们也提出一个结论,在常规城市体系里面对立交的使用要慎之又慎,一个立交会把几个方向联系完全打破,人的联系非常困难,这里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很有活力的中心区。我们可以看一下香港路网,Googl地图有一个功能叫混合,上面把主要路网都可以标出来,在九龙只有东面、西面,就是它的外围才会有比较明显的路网体系,这叫做它的快速通廊,包括西九龙、东九龙,到了旺角这些地方是看不到快速交通路网。所以我们要在城市常规系统里,立交要慎重,尽可能不采用。利用我们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善交通环境。
第三个观点,立足管理挖潜。这里我讲两个,第一,东莞人才确实缺少,我在规划局分管交通市政这块,我们手下兵将寥寥无几,面对每年几十亿、上百亿的交通投入,我们只有几十号人,所以人才瓶颈必须解决。第二,技术瓶颈也必须解决。东莞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全市交通模型,这个模型是什么概念呢?现在交警每天会有一个数据,不同路口,不同路段会有一个统计,但是这仅仅是对现状数据统计,我们这个模型要结合现状数据,结合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开发强度,这一系列东西,我们会得出未来区域的一个判断。第三,我们一些精细化管理模式刚刚开始。比如沃尔玛前面这条路以前管理比较粗放,现在一些灯号设置,调头位设置,通过这些处理后,大大提高交通。长安,中心区里面也有很多精细化的东西,比如提前调头砸道,通过我们很好的交通管理,把效率再提高,这个潜力是很大的。
第四个观点,兼顾宣传普教。让公众理解到交通是怎么回事,要理解到如何配合政府工作,首先我讲交通的改善是一个过程,包括轨道建设我们要看到东莞有轨道那一天,还要过五年才能看到第一条线,深圳广州这样的城市走过来,轨道线成型,走了多少年历程,所以这个时间是很长的。而且这个过程中还会引起更多交通的问题,所以对这方面做好宣传,让大家理解,这是一个过程,应该有充足的耐心能够理解这种过程。第二,要通过宣传建立一种低碳出行理念,我待会儿会讲一个绿道的事情,这个绿道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问题。通过绿道,通过这个慢行系统让城市联系起来。东莞有了绿道后,公共自行车系统,我们自己可以不用骑单车,在路上刷卡,就可以拿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两公里短距离通行问题。希望通过宣传让大家有这样一个概念。现在很高兴看到自行车友,但是很多是都是用于休闲,我希望更多用于出行。如果我们有这个系统,也许我从规划局到市政府汇报工作就可以骑单车去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第三,建立一个公众文明交通意识。以良好秩序提升我们的交通效率。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