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那这个商业地产自持比例上升的过程是否会很慢?像香港新鸿基商业地产的转型,其50%:50%的这种比例的形成就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张远:包括香港、美国等一些典型的地产公司,我们都研究过,公司都有自己转型期、过渡期,这个过渡期长的有二三十年,短的五年十年的也有。我觉得快慢,还是要根据具体公司的发展,根据不同项目来选择。首先,我觉得香港市场具备基本的条件吧。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金融等服务业发达,所以写字楼的需求自然就多。中国虽然很多城市都在提要建成国际大都市,但今后不可能有一百个城市能发展得像香港那样的规模,可能就只有几个城市。因此,我觉得在国内商业地产的持有上还是要慎重的。
时代周报记者:另外在不动产变现的渠道上,香港资本相对比较成熟一些?
张远:对,在商业地产这块香港的资本对接相比国内要好很多。我认为,第一要有市场,第二要有资本,这是谈“持有”两个字根本的假设,离开这两个假设谈持有,我觉得是自娱其乐。
资本市场漏掉的大鱼
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卓越大部分的资金来源还是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卓越要把规模做上去、提高整体开发速度,不能单纯只靠银行贷款这个融资渠道。那卓越在资金渠道这一块是怎么考虑的?
张远:规模化也不一定要成倍成倍的规模化,卓越现在提出的目标是每年复合增长40%,这应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
另外,卓越在资金这一块一直是很谨慎的。目前我们在国内对房地产信托、基金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像信托就做过几例,但我们大部分信托都是提前还款。此外,则是考虑对接资本市场。当年赴港IPO还差三天就上市,但最终我们选择退出来。我之前也说过,当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成本要高于从别的资金市场获得资金成本,我何必要进入资本市场。当然,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非常重要,有资本市场对接,肯定能够促进更大的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从企业管治各方面都会得到强化,我们的客户、合作者对卓越的信心也会增强。卓越也一直没有放弃上市这个机会。此外,但总的来讲,目前思路还没有打开,谨慎点还是好的。
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卓越是否有考虑重启香港IPO?
张远:我刚才讲了,当我们意识到价值能够在资本市场上真正实现的时候,卓越是随时可以上市的。实际上,资本市场对卓越一直是有看法,说在大陆房企行业里面漏掉的唯一一条大鱼就是卓越。因为资本市场的操盘者也想赚钱,但我们认为价格不合算就不卖了,因为我本来可以卖十块钱,我干吗要卖五块钱?目前,主要还是要看资本市场的机会,当我们的价值能够实现的时候,卓越还是会走上市这条路的。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