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实施“三旧”改造,盘活存量用地,破解土地瓶颈问题,东莞已取得初步成效。《意见》立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尽快迎来高水平崛起拐点的需求,大力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提出推动“三旧”改造的改革新举措。比如《意见》更加突出产业优先,提出要“推动实施‘工改工’”,就是要通过推进改造项目结构性调整,将“工改工”作为承载我市“三重”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从而为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土地空间资源保障,推动“三旧”改造工作向常态化纵深发展。
土地统筹 实现土地开发收益权市镇村三级共享
亮点:【优化土地统筹开发与利益平衡机制】在市镇有效控制项目准入权、地块规划权的基础上,实现土地开发收益权三级共享。通过市镇统筹招商、统筹用地、合作开发、三级利益分成,妥善处理好市、镇、村三级利益关系,以多种方式保障村集体和村民的长期收益。
解读: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东莞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但在发展过程中,村、组私下转让土地行为较多,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市、镇、村三级利益分享较不平衡。为此,《意见》提出的改革举措,就是要由市统一掌控规划发展权,由镇街主导开发建设权,实行土地规划发展权和开发建设权分离的开发模式,探索“市镇主导规划开发,市镇村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分享模式。从而严格限制村组私下转让土地行为,引导镇村共同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集约建设、统筹发展格局。
顶层设计 将文化建设贯穿到水乡发展八大基本任务中
亮点:【加强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水乡经济区为示范,加快打造文化历史区、文化生态区、文化风情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元的文化发展格局。
解读:2014年是水乡经济区展开全面建设的一年。《意见》提出在水乡经济区加强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贯穿到水乡发展的八大基本任务中。比如,在水乡特色的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的基本要求将推动滨水沿岸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生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水乡经济区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意见》的出台将会促进水乡经济区各镇街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升水乡文化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集体经济 支持集体经济参与“三旧”改造
亮点:【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多方共赢的利益分成机制,支持集体经济以土地、物业或自有资金,通过直接入股、合作开发、信托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三旧”改造、园区开发、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
解读:东莞农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形成了以经营土地和物业出租为主的租赁经济模式,现在已越来越难以为继。《意见》创新性提出的改革新举措,对创新我市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一方面,支持集体经济通过多种新方式、新途径参与“三旧”改造、园区发展、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项目,既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增加农村集体和农村收入,也有利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从外向扩张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内向增长型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农村集体资源和资产参与城市建设,也有利于缓解城市发展资源缺乏难题,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形成城乡互动、互促互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农业经营 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亮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民自愿和稳妥推进原则,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改变村组集体已统筹土地零散分租发包现状,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解读:中央《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我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东莞农业占GDP比重不到1%,农业产业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传统农业、城郊农业作为我市当前农业的主要形态,由于生产投入不足、产业链条单一、经济体系封闭等缺陷,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难以摆脱产业弱质化的地位。与此同时,村组集体已统筹土地零散分组发包现状突出。《意见》提出的系列改革措施,意图整合土地经营权,改变土地零散分组发包现状,推动规模经营,为我市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发展战略提供土地资源和构建发展基础。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
2023-10-17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