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传统经济秩序松动、新兴产业涌动的时代,万达集团自我更新与颠覆的速度,就像万达广场的建造速度一样迅猛。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万达集团在资产配置和地产运营策略上的转型,早有足够多的征兆。
很多人会记得王健林和马云同台“约赌”,并调侃在2022年,如果电商能够占据商贸市场份额的50%,就输给马云一个亿。
两年之后的“腾百万”O2O计划印证,赌约背后带给万达更多的是思考。面对房地产市场增速的放缓,面对互联网对传统贸易体系的冲击,王健林没提过“焦虑”二字,反而挽起袖口,大幅调整投资方向,同时谋求用互联网的力量改造集团业务,提升商贸体系效率。
可见看到的是,以往重金投入不动产的万达集团,近两年开始着力投资额相对较低、但影响力、附加值较高的文化、体育产业,并在互联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布局。收购西班牙马德里竞技队股权,买下世界体育营销龙头企业盈方,组建“腾百万”、收购快钱支付,王健林不拖泥带水的行事风格一如既往。
今年1月14日,万达商业地产宣布,与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钱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四机构将出资240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座万达广场,万达“机构出资、我建广场”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正式启动。
“万达做轻资产模式,不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卖不出去,也不是我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长期不看好。核心的问题是,我想尽快扩大规模,只有通过轻资产的途径,才能帮助我走的更快。”王健林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坦言万达的轻资产模式,远非“去房地产化”那般简单。
109座已建成的万达广场、2156.6万平方米的累计持有物业、6586.2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5341亿总资产——如果说这些庞大的数字代表了重万达时代的积累,那么如今万达已更加注重体育带来的影响力、文化产品的独特体验和O2O消费的线下垄断式入口。这些难以复制、稀缺的资源,是万达未来真正看重的投资方向。王健林的独到投资逻辑或许是万达过去20多年总能提早转型的重要原因。
球不好踢 但人尽皆知
投资足球并大获成功的许家印曾算过一笔账:恒大橙色的球衣和骄人战绩,给企业换来了巨大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性价比之高,远超靠各类广告烧钱。
而作为中国最早参与足球事业的民营企业家之一,王健林虽然阔别足坛多年,但也从未远离,即便在中超联赛最低迷的时期,也给了“裸奔”三年之后的中国足球5亿资金支援。现在看来,这些钱似乎不算什么了。不久前,万达先以5000万欧元收购了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权,又花6.82亿欧元收购了和盈方体育68.2%的股权,强势回归到这项世界第一大运动的怀抱。
“1992年我就出国考察过足球,还能有比我更早的吗?回国之后1993年我就搞了第一个俱乐部,那时候甚至还没有全国的足球联赛。”王健林对于自己在足球领域的资历非常自信,他告诉《英才》记者,欧洲的十几家顶级俱乐部,他都有过实地的参观和考察,对于俱乐部和联赛的运营、盈利情况都有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一般企业参与到足球产业中来,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需求。目前,全世界知名的俱乐部一共有几十家,欧洲的一些豪门俱乐部更是人尽皆知。这些俱乐部的总资产和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但在知名度方面却丝毫不落下风,具备极大的传播效应和关注度。
从收购盈方体育的过程,也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极高的关注度和传播力。十亿欧元的投资额,还比不上国内一座万达广场的投入,但是却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9000多家媒体的报道,从平面的到网络的,“关注度极高,一应俱全”,王健林感叹。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