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1、宏观环境:楼市下半年或酿拐点 深圳首套房贷利率折扣回调 东莞修改城市总规通过
全国: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环比下滑0.9%、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滑5.3%;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环比减少770万㎡,可见房地产关键数据全线放缓,楼市热闹行情正出现降温迹象,下半年市场或进入短暂的调整期。
而土地市场也开始遭遇拐点,房企拿地发生微妙的变化,表现在1、央企直接拿高价地现象有所消减,转而与民企合作;2、有金融背景与业绩增长需求的房企在积极获取土储;3、地价开始有回落迹象;4、为规避楼市投资的金融风险,银行、金融机构对于房企的开发贷周期由2年期的中期贷款改为半年期短期贷。造成这种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支持房价与地价上涨的“政策刺激、需求充足、资金成本”三大支柱中,前二大关键因素基本走到尽头,继续支撑地价攀升的基础不复存在,预计下半年热点城市土拍热度将逐步回落,“高价地”现象将有所缩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7月14日深圳房贷优惠利率再度收窄,刚下调不到半月的首套房贷优惠利率又再度调回来,表现在中行、农行、建行纷纷将首套房贷折从8.8折调回到此前执行的9折,短期内利率折扣如此波动令人愕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深圳房价涨幅较大,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表现在:1、量价背离,在新房价格一路飙升的同时,成交量却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深圳楼市均价上涨32.8%,成交量却下跌67.4%;2、区域分布上,福田、南山、前海等区价格高企,与其他区域均价价差拉大;3、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在3月创下历史新高后遭遇“腰斩”,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二手房成交量整体下降六成,因此监管机构为把控风险,会要求银行对房贷利率有所调整,导致银行房贷政策出现较大的波动。
东莞: 7月11日,东莞市总规委员会2016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东莞市长安等27镇(园区)总体规划修改》(以下简称“总规修改”)。明确纳入本次总规修改的项目数量为278个,涉及27个镇(园区),项目总规模为48.1平方公里。调整后,27个镇(园区)总规新增规模为7.3平方公里,平均每个镇增加约0.27平方公里。市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规划调整只是通过规划的技术调整,让此前与总规有矛盾的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等符合总规,与房价并无直接联系。
2、新增供应:3项目加推虎门是“重头” 纯新项目万科云城新品批量入市
上周房企推货相对积极,东莞供应市场持续高位运行,合计住宅新增1288套,面积约14.34万㎡,环比上涨56%;从推货区域来看,上周供应市场是虎门的主战场,共有3个项目推出新品,为虎门楼市后市的“高烧”提供基础;其中纯新项目万科云城首次开盘推出464套77-125㎡的产品,中天·悦府有186套72-88㎡的刚需新品,而金地时代广场则推56套98-114㎡的产品上市。除此之外,常平华建半岛豪庭、麻涌万科·珠江东岸等项目也有新品上市,为供应市场“添砖加瓦”。
非住宅方面,新增468套,面积约1.13万㎡,环比上涨169%,主要是中熙香缇公馆和晟园的车库产品新增。
从预售证来看,东莞短期的供应市场相对活跃,望牛墩海德骏园、麻涌星河城市广场、寮步海伦国际等纯新项目将上市,另外万科·珠江东岸、虎门万科花园、珠江观澜御景等项目也将在近期加推新品。
3、成交量价:项目定价相对合理 符合客户心里预期
上周东莞全市住宅成交2261套,面积约24.08万㎡,环比上升42%;非住宅成交497套,面积约2.45万㎡,环比上升53%。上周商品房市场交投氛围非常火热,创4月份以来最高成交量,主要原因是:1、上周末房管局网站恢复正常网签,相对前两周周末房管局网站升级,网签数据无疑有所增加;2、万科云城是成交最大功臣,其7月9日开盘首推739套洋房,去货9成,而上周网签585套,贡献力度大,畅销原因在于客户心态普遍较为乐观,认为片区地段好,品牌效应突出,其非毛坯价格18872元/㎡,定价相对合理,符合客户心里预期, 入市节奏加快。3、个盘网签贡献推高整体,表现在万科·珠江东岸、常平半岛豪庭两大项目持续网签。整体来看,东莞成交量呈现结构性上涨,主要是个盘效应明显,支撑成交量高位运行 。
4、成交价格:莞城高价地诞生催动涨价 平衡价格接受程度是关键
上周东莞楼市住宅均价14902元/㎡,环比上涨4%。莞房价节节高升,主要原因是1、上周成交主力项目万科云城18872元/㎡的均价入市,成交基数大,从而推高全市整体均价;2、上周成交主力项目还有常平华建半岛豪庭(10814元/㎡)和星城玉珑湾(23753元/㎡),两者成交价格皆高于区域成交均价,对东莞整体价格起拉升作用;3、在莞城地块拍出12661元/㎡的高地价后,东莞楼价看涨预期增强,开始有部分项目借高价地炒作涨价推售,但客户对新价格的接受度不高,引起客户的抗性;但也有项目反其道而行,一口价特惠吸引客户成交,侧面反映出开发商为回笼资金、急于出货的现象普遍存在,但价格过高则会弱化客户出手欲望,市场若想保证去货,平衡价格接受程度是关键。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