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的长期观察者都知道,每当我们旗下上市的主要附属公司恒隆地产的股价下调时,我们便会买入其股票。即使我们是香港交易所透明度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但外人仍不会比管理层更了解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我们认为,今天的股价是大手增持的极佳时机。2002年之前,恒隆地产(连同本公司)的表现曾经未如理想,此后至2011年期间,我们成为市场的宠儿。本人无法预测我们的股价在未来数年可以有多高,但管理层确信,我们的内在价值不久会在市场上再次被认同。本人期待那一天的来临。
在2001年以前,本人为本公司撰写的致股东函,较恒隆地产的要详尽得多。当时我们厘清了两家公司的相应职能,其中恒隆地产负责营运工作,包括处理所有新建地产项目。因此约在2002年开始,本人为恒隆地产撰写的报告篇幅渐长。此外,在2011年,我们把财政年结从6月30日改为12月31日。在此之前,年度报告的信函较中期报告的更具分量。惟本人恐怕大众只会细阅恒隆地产的年度报告,而忽略了本公司的年度信函和两家公司的中期信函。
作为上巿公司主席,为了公司的良好管治,本人应该更频繁更及时地与股东交流。因此本人于2012年开始,平衡中期报告与年度报告的篇幅。毕竟,恒隆地产年度报告的篇幅对本人而言过长,且股东亦难以消化。为此,本人于恒隆地产2014年的中期报告内,曾告知股东有关转变。事实上,过往有数次是中期报告的篇幅较年度报告的更长。
过去10多年间,本人亦逐渐丰富本报告内容。一般来说,恒隆地产致股东函侧重营运事项和市场分析,而本人则尝试在这里论述更多宏观时局,以及对香港楼市的看法。尽管如此,我们亦无法每年在两份报告内涵盖所有议题,所以本人有时候或会请读者参阅恒隆地产的致股东函。另外,本人总会在每篇信函里论及一、两项股东或会感兴趣的特定议题。每隔一年或半年重新论及同一议题的机会不大;因此,本人不时会请读者参阅两家公司过往的信函。所有这些报告均刊载于我们公司的网站。
举例而言,今年本人在恒隆地产的致股东函中论及管理层继任规划和董事局的组成等议题。本人鼓励阁下参阅有关信函。
(来源:观点地产网)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