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是,这家赌徒式的公司,却被行业人士普遍的赞誉、同情。
“绿城应该勇敢地活下去!”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绿城符合行业未来的趋势,但不符合过去的和现在的趋势,“它有点超前”。在未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泾渭分明的市场格局中,像绿城这样的开发商是最有竞争力的。“但绿城必须得熬过这一段时间差。”
当然,你也可以说,任何时候,令公司死的,根本上,永远是公司与企业家自己。机会还在宋卫平和他的团队手上。
存货压顶
10月19日上午,宋卫平去看了杭州郊区的一个楼盘。那是家全国知名开发商开发的楼盘,跟绿城一样,以中高端物业为主。
“两三个月以前就造势500万500平方,最近的宣传是350万500平方。到项目上才知道,它最小的户型是190平方、卖350万。你说它降价了吗?”这个项目在当地卖得不错,宋卫平称赞说,“人家做得热闹、做得巧妙、做得聪明。”
相比“收购门”、“信托门”这些传言,如何卖房子,现在才是最考验宋卫平智慧的一道难题。
9月20日,从“海航30亿收购绿城”的传言开始,绿城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而来。银监会的一次例行信托调查,很快在媒体上放大为“银监会调查绿城”;绿城高达163%的高负债率备受关注,紧接着,“绿城将从香港退市”的传言再度发酵。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绿城中国(03900.HK)股价急挫30%,受此影响,港股房地产板块一片惨绿。
从2010年4月以来,不断升级的楼市调控,日益趋紧的货币政策,已经让房地产行业走到了风声鹤唳的临界点。2011年1月开始的严厉的楼市“限购”政策,直接打击的就是绿城这样以中高端物业为主的开发商。根据绿城公告,前三季度,绿城中国销售额约267亿元,仍未完成其年度550亿销售目标的一半。绿城大本营所在的长三角,正是这次调控的重灾区。
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住建局出台公告,该市将于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条件,然而就在当天晚上,这道放宽令即被废除。业界普遍把此事解读为对房地产过度依赖的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试探,而它的失败则表明,2012年继续保持严厉调控是个大概率事件。
1个月前,宋卫平也说:“大不了把价格一降到底,退出房地产!”但现在看来,这还只是句气话,至今,绿城并没在价格上做出实质性调整。
根据绿城公告,2011年绿城的可售房源金额约1200亿元,截止到9月份仅卖掉267亿。推算可知,绿城手中有900多亿的可售房源。这是一个巨量的存货。在2008年的那轮调控中,绿城因为有巨量存货,反而在2009年的楼市反转中大获其利,销售额超过450亿,与行业老大万科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不降价,绿城还有更好选择吗?“最好的选择是找我们的合作伙伴。”寿柏年说,2008年的调控绿城也做过类似的预案。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