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坚持党和国家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迈进开放市场经济的商海浪潮中,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民企克服了很多先天不足和发展基础薄弱的缺点而异军突起。从上世纪70年代期间国内物资短缺,从原始只有国有企业发展矿产、纺织、造船业等基本工业,经过漫长的改革前行,如今华为、苏宁、联想、万达、雨润、三一、万科、恒大等知名民营企业,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近年在国家政策不断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增大。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1085.72万户,占全国实业企业总数接近80%,同比增长12.2%,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增长20.59%。从税收总量看,目前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经超过国有经济。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60%。
但是民营企业的未来仍面临着体制和制度上等一系列阻碍发展的问题,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政策支持有待改善,财税政策有差异,各项税费负担过重
近年来,国家针对民营企业税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辅助政策,但总体改善状况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税种多税率高,导致企业负担过重。二是缴费项目繁多;三是在市场准入条件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有较大的政策差异。在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仍是国有企业经营,尚未对民营企业开放。
融资困难制约企业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除了绩优上市企业外,其余民营企业一般无法通过股市或债券市场筹集资金,大部分融资只能求助于银行进行。对于国有概念浓烈的银行而言,为了规避风险,大部分银行主要将客户锁定在国有背景企业,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支持力度不足。而民营企业又因自身的行业及各种产业的因素,一般企业很难获得银行体系的资金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众多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迫使下,地下钱庄和高利贷等民间借贷融资油然而生,虽为民营企业融资开拓了渠道,但高昂的融资成本也成为民营企业沉重的负担。
企业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有不少民营企业,仍缺乏核心竞争力,处于产业链低端、投资盲目化、忽视了稳扎稳打做实业的理性方向,追求短期收益的企业不在少数。普遍存在以代加工为主、缺乏关键核心研发技术。因没有自主品牌,过于依赖故有市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7年,与美国的8.2年,欧洲和日本的12.5年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缺乏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家族式管理明显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多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企业领导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这样的管理结构让企业具有更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现代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部分领导者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应有经验对接,与外国企业中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都十分丰富的CEO难以进行较量。简单的直线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桎梏。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