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缺乏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很重视人力资源,但许多民营企业家都认为只要提供高薪,市场的优秀人才就愿意为他们效劳,而忽略了在人格尊严、企业文化、晋升机制等方面的维护。有不少民营企业仍存在用人唯亲的用人方式,致使企业凝聚力相对较差,难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不少人员择业时第一选择不是民营企业,认为民营企业稳定性较差、管理不规范、发展空间有限、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等,而不愿进入民营企业就业。此情况在应届大学生、归国留学生等人员身上十分普遍。
质量诚信意识较为淡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一块基石。在市场经济社会,“无信不立”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但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为追逐眼前短期利益,以丧失信用为代价谋取了套利空间。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皮鞋胶囊、假酒假烟、海沙建造等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违约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加剧了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偏见与误解。从长期来看,这种套利行为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整体形象。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十分复杂,对于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各有各的战略策略。但针对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发展策略观点:
优化政务环境,确定民营市场平等地位
政府应多加重视民营企业及实业长期的发展,真正地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放宽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领域和投资空间。响应十八大号召,尽量精简行政审批流程,缩短行政审批时间,让效率更快速化,使民营企业与国有制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实现更直接公平竞争。
加快金融体系建设,多元化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自身制度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行业产业经营等原因。因此,想要打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是要打破国有企业对金融体系的垄断,在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条件下,逐渐淡化国有色彩。同时,通过鼓励小额贷款、村镇银行等其它更多方式使民间资本合法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在证券市场方面,应更大力度鼓励企业通过IPO等方式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等多种可行的融资渠道。
走品牌经营道路,注重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纵观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不一,但目前大都面临扩张发展的阶段。为了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档次,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是必由之路。只有创建知名品牌,才能在产品同质化强烈的未来脱颖而出。同时,只满足于单一的专业化经营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了优化企业资源配合,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推进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外国的产品、技术、资本等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使本来已经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加困难重重,不少行业甚至出现了结构性的生产能力过剩。因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条件成熟的走出去,开展国际商机,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我国85.4%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未来5至10年,约75%家族企业将面临交接班问题。美国摩根大通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能成功传到第二代的,只有30%,传到第三代的只有15%。民营企业家二代面临的经济形势、产业环境与父辈不同,如何利用有远见、知识丰富的优势,超越父辈的视野和局限,这既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更是国民关心的重要课题。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