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上周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全国性地产开发商,向全国的分公司发了一项紧急通讯,要求他们立即改变现有的销售策略,不再争取卖得高价,改为能卖多一点,就尽量卖多一点。
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收到内幕消息,说中央已决定收紧对二次置业的按揭贷款。地产商担心:这项措施若真的全面落实,无可避免会对楼市起强烈的冷却作用,因此决定早卖早着。
我基本上亦认为今次楼价升得有点过急。开发商把握时机尽量卖的策略应是正确的。然而,我并不认为中央真的会把二次置业的贷款完全收死,因为楼价一旦回落,上半年救市的种种努力就会前功尽废。
其实,中央不可能不知道,上半年那七万多亿的贷款,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地产市场。当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根本不可能吸纳这么多的新资金。因此,上半年银行贷出的钱大部分是去了股市和楼市。但若非如此,又有甚么更有效的救市方法呢?
金融海啸令全球的消费能力严重萎缩,中国自然无法保住原有的出口量。为补充这方面的缺失,并让GDP可以维持有8%的增长,那就必须把大量资金投放在固定资产上,但这样做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急升。
然而,价格正是对市场最有影响力的讯息,比最权威的学者发表的分析文章更为有效。楼价升破上次高位的结果,是令所有拥有房产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前富有了。这是一种十分良好的感觉,令人对前景显得乐观,较愿意去增加消费,以及作风险较大的投资。这些何尝不是政府救市最想见到的效果。
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很多,如建筑业、银行业、广告业、地产代理业、非毛坯业、家庭电器业等;楼市兴旺,这些行业都会得益。此外,政府税收与卖地收益,亦会水涨船高,令政府更有条件去开展救市工作。此乃中国救市比美国来得有效的主要原因。我相信,大部分政府都乐于看到中国现时的情况,多过看到美国现时的情况——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不断拖累实体经济。
当然,楼价急升之下亦会有受害者,尤其是尚未置业的年轻人,他们成家的美梦可能因而被迫延后。他们对此必有怨言。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政府,对此不能全无响应。要收紧二次置业的贷款以打击炒风的言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然而,现时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减少金融海啸的冲击,遏抑楼价并非当时急务,不值得把它视作主要矛盾去处理。因此,我认为中央只会三令五申,但钱仍会透过银行借出口。下半年楼市的成交量或会减少,但价格仍会在高位徘徊。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