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最后总结一下房地产市场结论的话,我之前听谢国忠先生说过一个比较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五年之内,中国的房价会跌一半,您是否同意他的判断呢?
哈继铭:他是哪一年说的?
主持人:去年、前年都在说。
哈继铭:其实你如果关注我过去的观点的话,我在2006年,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时候,我说房地产还有黄金十年,因为那时候我们就已经对于中国未来人口的结构变化,作出了预测。而且这个预测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是不变的。所以这个。
主持人:那已经过去八年了。
哈继铭:现在差不多已经过去八九年了,所以我刚才说剩下的可能就一两年的时间。
主持人:那剩下这个黄金十年过去之后的状况,具体会是怎么样?是平稳的、缓慢的增长,还是会出现大幅下跌这样的情况?
哈继铭:这个我觉得不同的地区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结果。因为这个买房子,最终还是地区地区再地区,如果说是有这个充分就业的这种机会的,较大的城市,我相信具有一定的抗跌性。另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这个就业机会,不充裕的这些地区,尤其是之前房地产有了。
主持人:泡沫。
哈继铭:过渡扩张的城市,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鬼城,越来越多的房子没有人愿意去购买,造成下跌。
GDP定7%以上偏高中国经济要辞8迎6
主持人:您刚才有一个反问说,为什么我们经济一定要增长那么快呢?这个前提跟框架,我们最高的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长的态度,您观察当前是否发生了变化?
哈继铭:我觉得政府现在应当是在更大程度上,在容忍经济增速的下降,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个转变,我们现在这个提的口号也不像过去说的保增长,我们现在说道稳增长而已。我觉得这是一个顺应经济规律的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但是客观的事实又是中国经济增长如果速度过慢的话,又可能会带来就业的压力,那我说的过慢并不是说到了7%就能带来很大的压力,我觉得你要让它到2%、3%,那是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那么所以呢政府也不可能说让经济增长大幅的下降。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是适当的呢?既能兼顾到短期的就业,又能兼顾到长期的调结构的要求?我做了一个测算,我觉得我们这个现代应该是可以容忍 6%左右的经济增长的,所以我在去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报告名字叫《辞八迎六》,套用中国一句成语“辞旧迎新”,中国基本告别8%以上的经济增长,要迎接6%左右的增速。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把目标定在7%以上,可能还是偏高的。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现在的最高决策层,有这个形态能接受6%的增长吗?
哈继铭:这个我不清楚,这个我觉得这个可能认识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嘛,但我觉得我们最高的决策层应当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是失业率不比我们高,那是为什么?你比如说这个美国经济增长才1%、2%,但是失业率却是在不断的下降,现在已经降到六点多。那么比如说日本,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很低的,多年来都很低的,但是失业率比我们低。我觉得关键还是一个产业结构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就业都来自于制造业,来自于重化工业,服务业占比很低,他们的这些国家就是倒过来的。所以调结构重要的还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也要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的合理。
主持人:我相信你一定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说法,就是谈到这些大的投行的经济学家的时候,民间可能总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说你们是为了这个投行或者为了这个所谓资本家的利益,故意唱衰什么,或者怎么说,有这样的一些质疑的声音吗?
哈继铭:这样的声音当然实际会有,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所在的这个小组,目前对于中国的这个资本市场,中国的股市这个观点,是中性的,我们并不建议投资者大量的加唱(音)中国股票,但是我们也不建议他们去做空中国。所以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的观点是客观的。
信托违约只是冰山一角刚性兑付不可持续
主持人:最后我们再想跟您谈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说你们刚才在分析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反复提到了一个核心的词叫利率市场化,您觉得这个因素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包括聚焦到中国金融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
哈继铭:我觉得利率市场化长期来说,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利率市场化短期有可能带来一些金融问题的更充分的暴露。因为中国经济过去这几年你看到,为什么投资增长速度那么快,里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率被人为的压低了。中国这个名义GDP的增长,过去十多年都是在15%甚至更高的水平,而这个利率比如说贷款利率,也就6%左右,存款利率更低。这个现象是中国这个长期名义GDP增速高于利率那么多,是很多国家没有。应当来说,这两个变量不应当相差太远。那么现在我们看到利率水平在上升。但是名义GDP的增速却是在下降,这两个变量应当说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是利率市场化,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如果聚焦到金融行业,您觉得冲击是什么?
哈继铭: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些之前的一些借贷,出现偿还能力的问题。包括信托,包括有些企业的这个贷款。我们分析显示,现在信托产品差不多数额高达10万,那么今年就有几万亿的信托产品到期,而且这个下半年到期的数额更多一些。现在我们看到的有些这个信托产品,几乎违约的这么一种情况,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将来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多的这样的情况发生。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