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宏观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包括货币环境、政策环境等。美联储加息,人民币通过境外融资成本加大。国内输入型通胀,通胀预期持续增强,央行也变相加息,货币环境比2016年有所收紧。3月两会过后,全国30余座城市调控升级加码,北上广深认房又认贷,限购+限贷+限转让等组拳调控方式密集出台,这也反映出中央打击投资客的决心,回归“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住的”居住属性。
3月21日,东莞市政府也发布了房地产调控新政,里面提及了增加土地供应、探索土地创新交易方式、开发商参与土地竞拍的保证金必须的自持资金、开发商物价备案根据楼面地价及建安成本等多因素。开发商涨价面临诸多限制,新房定价上逐渐回归理性。参与土地竞拍的资金必须是自持资金,政府在打击加杠杆购地的行为。一季度东莞土地市场交易量维持低位水平,供应缺口持续增大。整个季度东莞商住地成交仅1宗、商业用地挂零成交,商住市场十分沉寂。尽管只出让一宗商住地,但从土地的拍卖热度来看,地块位于凤岗,吸引了中海、龙光、碧桂园、保利、招商、万科、平安不动产等房地产大鳄参与竞拍,可见热点区域的热点地块受到品牌房企的抢夺。虽然是限价房,但还是吸引很多品牌开发商参与争夺,最终中海地块以292284 万元 + 配建 36450平方米的形式拿下该地块。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4.61万㎡,配建3.65万㎡商品房,可售面积为10.97万㎡,可售楼面地价为26646元/㎡。
展望二季度,政府部门将会加快推地节奏,土地供应量有望增多。预计5月份东莞商住地市场陆续有地块出让,有望打破当前土地交易沉寂的局面。
一、 一季度土地市场供需延续低迷。
一季度总体叙述:
一季度全国土地市场热度不减,地王持续刷新新纪录。东莞土地受到供应制约,供需依然低位徘徊。数据上来看,供应方面,东莞土地市场供应13宗地块,占地面积合计75.71万㎡,环比减少46.45%,同比减少56.66%。其中,商住地供应2宗,占地面积合计8.39万㎡,环比减少78.29%,同比减少54.55%。本季度东莞商住地市场仅有2宗地块挂牌入市。成交方面,土地成交12宗,占地面积82.64万㎡,环比减少30.22%,同比减少48.19%。其中,商住地成交1宗,占地面积7.31万㎡,环比减少81.11%,同比减少69.41%。一季度土地市场成交量大幅回落,低迷格局延续。本季度商住地成交规模达到29.23亿元,该地块是限价地,制约成交金额更高。
价格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商住地成交楼面地价26646元/㎡,环比上升492.07%,同比上升892.06%;商住地成交单价53292元/㎡,环比上升376.33%,同比上升783.89%。
二、 宏观环境
1、 政策环境:新一轮调控蔓延升级,多城市增加土地供应,调整土地拍卖方式。
春节过后,全国房地产市场热度迅速升温,2月房价上涨城市由1月的45个增加至56个。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二手房房价也出现快速上涨势头。市场热度不减、房价出现新一轮的反弹趋势的背景下,全国一二线热点城市纷纷出台调控升级加码的政策。
全国两会过后,中央定调全年政策将分类调控、因城施策。两会后,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出台调控升级加码的政策,限购+限贷+限转让等多组拳方式。与上一轮限购热潮不同,本轮调控有如下特征:其一,认房又认贷。北上广深作为全国政策风向标的一线城市,既认房又认贷,广州更是两次升级加码,非户籍购买的社保或个税年限从3年延长至5年,限购范围扩散至全市,增城从化也加入了限购行列。其二,限购范围扩大,提高入市门槛。其二,加强物价备案及预售证的管控。其三,探索新的调控模式,如限转让。截至3月底,全国大约有30个城市启动调控加码政策,这主要是热点城市楼市热度升温诱发。今年中央将会分类调控,三四线城市仍以去库存为主基调,但是一些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调控将会持续升级加码。中央多次重申,房子不是用来炒,是用来住的基调,严厉打击投资客。政策调控将会史上最严厉,投资客再政策的打击下,失去购房资格或离场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历年来的调控,房价向上的趋势不改,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一二线城市资源优势,土地供应紧缺。供不应求是导致房价上涨的最根本矛盾。新一轮调控在深化蔓延,不少热点城市增加土地供应,改善供求关系。东莞土地政策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增加供应偏紧、库存量少的区域住房用地的供应力度,通过土地供给来平衡新房市场的供求关系,这体现出未来1年以上的供应量增加,短期内对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甚微。其二,加大存量用地的盘活力度,闲置地块的动工进度将会明显加快。其三,R2性质的用地供应量有望升温,R5性质含有商业用地较多混合商住地供应将会减少。东莞商业面临着高库存的消化压力,这也体现政府减少商业用地的供应,利于商业去库存。东莞过去一年房价的快速上涨,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供求失衡。通过增加土地合理供给,长远改善供求矛盾,稳定市场预期,稳定房地产发展。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