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新开工:2项目动土 海逸豪庭新一期别墅产品开工
2、土地市场
2.1待拍土地:上周无商住/商服用地待拍信息
2.2出让土地:上周无商住/商服用地出让信息
2.3土地成交:年内最后一宗商住地流拍收场 2014年土地低迷格局已定
三、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3.1.国内:
3.1.1经济环境
3.1.1.1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2015年经济发展八大信号
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释放出8大信号:1、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3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双支撑”;4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5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6就业和扶贫加以特别重视7经济体制改革将强力推进8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3.1.1.2 2015年地方财政恐减万亿 消费税拟为地方主要税种
作为央地关系分成比例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营改增”的推广还剩下一年时间,根据财政部的测算,明年年底在营改增全部完成后,其减税规模将达上万亿,这意味着,2015年全国财政收入中,地方政府税收至少会有上万亿的“损失”。
如何弥补地方政府因为营改增带来的税收损失,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在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上,财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围绕“六税一法”展开,对地方政府而言,重点通过“六税”改革,特别是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的改革,适时培养地方政府新的主体税种,成为平衡央地关系的重要手段。
3.1.1.3明年GDP增速7%成共识 多领域进入改革攻坚期
与往年各界对于经济目标的争议不同, 今年多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国内外经济学家预计,除了CPI目标外,其他目标可能都会被下调, 2015年GDP增速目标可能定在7%。明年如果GDP增速目标定为7%,财税改革、价格改革以及进一步放松行政管制等改革措施或进入改革“攻坚期”。明年决策层将进一步放松对能源、交通、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控,同时可能减少或取消对公共服务定价的管制。
3.1.1.4社科院财经院报告称 新常态下应坚持多目标宏观调控
2014年12月5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4-2015)》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多目标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结构调控”,一方面要保就业、稳增长、防风险、稳物价;另一方面也要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既有人口结构变化等中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也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根据周期性因素的变化,报告认为2014年至2020年之间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2014年至2017年以“三期叠加”为核心特征,称之为“新常态第一阶段”。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是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
二、“三期叠加”后的2017年至2020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可以称之为“新常态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在前期完成去产能、去杠杆、去泡沫的基础上,围绕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新的经济上升周期,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