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央行逆回购操作不断加码 年中流动性风险或可控
6月为资金敏感月份,半年时点叠加月末季度末,易造成季节性资金扰动。为维护流动性预期的稳定,《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明显加码。
6月23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00亿元。而自6月20日至22日,央行已连续三日在公开市场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三日已累计净投放1800亿元。
业界专家称,目前市场资金面整体相对宽裕,央行应对6月末考核带来的季节性资金压力更多是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应对,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年中资金面不至于出现过度扰动,因而年中流动性风险或可控。
1.1.4 国企瘦身:剥离“三供一业”相关费用
今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将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费用。
所谓三供一业,是指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为保障分离移交顺利推进,分离移交费用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根据通知,分离移交“三供一业”的费用主要包括相关设施维修维护费用,基建和改造工程项目的可研费用、设计费用、旧设备设施拆除费用、施工费用、监理费等。
由于历史原因,国企承担了很多社会管理职能,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是改革的必然。而国有企业不再承担“三供一业”相关费用的推广,于全面改革来说,具有示范作用。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剥离“三供一业”相关费用有利于国有企业减轻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
1.1.5 德勤:2016年A股融资额或达1060亿
德勤中国的全国上巿业务组22日在北京发布2016年首六个月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新股巿场回顾和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A股共有55家企业上市募资额为267亿元人民币。新股数量和融资金额较2015年同期的187家和1461亿元分别下降了71%和82%。除了没有新股发行的2013年上半年外,2016年上半年A股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金额均为2010年以来的低位。
虽然MSCI明晟作出第三次不将A股纳入其新兴指数的决定,但大陆的各个改革政策包括针对资金流出和“深港通”的巿场联通计划会相继落实。
单莉莉指出,一旦经济、政策领域的不明朗因素淡出,A股新股发行有望提速。大部份新股将继续来自制造和科技企业,融资规模为中小型。由此预计,2016年年底时,A股巿场将会有大约180至220只新股发行,融资860至1060亿元人民币。
1.2楼市环境
1.2.1 热点城市房贷将陆续收紧 未来政策特征是去金融杠杆
6月21日,合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2016年第五次主任(扩大)会议召开,会上流传出来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呈审稿)》中关于贷款有明确指示,合肥或将执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商品房最低首付比为25%,部分购买商品房的首付比为40%。
一些热点城市收紧情况下,库存高的城市却在适度放松调控政策。6月21日,成都市政府发布楼市新政“51条”,目标仍是“去库存”,核心原则是“管控增量、消化存量、提升质量、因地施策”。这是综合近期房地产市场各类政策的集大成“新政”,51条细则中有重申、有细化、有新规、有目标,也是近年来成都推出最详细的一份房地产发展指导意见。
调控政策的变化与房价涨幅呈现正相关。
房地产调控主要方向是去库存,所以各种宽松政策次第出台。但因为库存分化,包括部分一二线城市及一二线辐射区等库存较低的区域,在此影响下,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量价快速上涨现象。
随着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预计未来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去金融杠杆,这些城市的房价涨幅有望被抑制,但整体看,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不仅仅是分城施策,更多将会升级到“一城一策”。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