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1、国内:
1.1经济环境
1.1.1 6月CPI回落 政策宽松或再临窗口期
受益于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落,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速连续第2个月下行,从5月的2%下降至1.9%。今年上半年,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1%。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通胀水平相对平稳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腾挪空间,三季度或成为政策宽松窗口期。
预计三季度CPI同比增速在四个季度中可能最低,四季度在猪肉、油价的低基数下有所回升。从外部看,受英国脱欧事件影响,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不大,甚至年内可能都不加息,人民币贬值预期平稳。随着三季度经济数据走弱,政策宽松力度将边际增强。
目前通胀水平相对平稳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腾挪空间,之前强调下半年政府需要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发力来刺激实体经济需求,但在此过程中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目前海外美联储加息延后和国内通胀水平温和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2 16万亿地方债务:“借新还旧”缓解压力
近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两项合计全国政府债务26.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4%,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将上升到41.5%左右。
尽管财政部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但高达89.2%的地方政府债务率,使得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借新还旧”这种偿债的老式花样,依旧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惯用的手段,这在缓解债务负担的同时,也在延缓中国潜在的债务危机。
1.1.3 6月外汇储备增长134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储备资产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约32052亿美元,较上月增长约134亿美元,5月则是减少279亿美元。SDR计值的外汇储备余额也出现正增长。这是央行发布SDR计值的储备资产数据后,二者首次朝着相同方向变动。
机构人士表示,3月、4月,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增加,但5月掉头下降,6月又重现升势。英国“脱欧”冲击和后续不确定性使得人民币在短期内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结售汇、贬值预期等中微观基本面并未随之恶化。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表示,近一段时期,国际外汇市场受英国“脱欧”影响出现较大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仍在按照“前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既有机制正常运行,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市场预期平稳。当前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依然较强,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汇率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
1.1.4 上半年信贷凶猛 料破7万亿元
中金固收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6月旧口径贷款增量可能达到1.2万亿-1.3万亿元,新口径贷款可能在1.3万亿-1.4万亿元。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4月新增贷款5556亿元,5月新增贷款9855亿元,相比今年前3个月的2.5万亿元、7266亿元、1.37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的规模波动已明显减小。不过,如果按照中金预测的6月新增信贷规模1.4万亿元来算,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将达到7.5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机构预测中,居民贷款增量占整体规模的比重很大。中金预计,6月居民贷款增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8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刨除居民贷款,6月银行表内票据增量可能依然较多,可能有2000亿-3000亿元水平。其余的企业类贷款增长乏力,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疲弱。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增长。信贷增长过快,而又不能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话,会造成投机性需求上升。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