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随着楼市宽松政策的连环出台,东莞房企的吸金能力也大大提升。与此同时,东莞房企之间“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正在形成。据东莞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东莞开发商销售金额普遍同比去年大幅回升,像碧桂园、光大、保利、金地、置荟星城、乐富地产的销售金额均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金额。
其中,万科地产的成交金额最为突出,以79.18亿前8月业绩遥遥领先排行东莞房企榜首。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万科地产或以破百亿成交金额,连续7次蝉联东莞房企成交额冠军宝座,并将成功打造东莞首个“百亿”级房企。
从2005年东莞全市房地产交易额首破百亿大关,到2015年即将迎来东莞首个“百亿”级房企,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当中,东莞开发商的吸金能力是怎样一步步打造的?房企之间强者恒强的局势又是如何形成?房掌柜带你见证东莞房企吸金历程的关键时刻。
金地格林小城正式启动 标志外来房企正式进入东莞市场
2005年及之前
全市房地产交易额破百亿关口
东莞“十亿”级房企屈指可数
过去的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最富戏剧、最梦幻的一段受捧,同时也是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代,而东莞,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在这段受捧里,东莞楼市曾一度迅速崛起,然后在爆发性的繁荣之后,又逐渐回归到理性的发展轨道中。
据房掌柜了解,早在2004年以前,东莞房地产还是一派唯我独大的景象,由于缺乏外来竞争势力的参与,本地房产开发商们称霸一方。彼时,说到东莞楼市和开发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家族”,即一直深根东莞本土实力最强的四家房地产公司:光大地产、中信地产、新世纪地产和宏远地产。
那时,虽没有外来势力的抢食与掠夺,本土房企全部霸占东莞房地产市场份额,但它们的全年成交金额却并不十分突出。全市一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房企,也只是寥寥无几。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其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东莞市民对商品房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十几年前的房价水平尚且比较低,因而导致整体成交金额不高。
2004年,深圳地产商较大规模集中进入东莞,房地产市场开始形成外来开发商与东莞本土开发商两大阵营。但即便如此,房掌柜查阅相关数据时发现,当年的东莞全市房地产交易金额也仅有74.9亿,其中商品房交易金额为64.2亿元,全年成交业绩破10亿的房企依旧屈指可数。
时间来到2005年,那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加,虽然国家开始执行上调利率的房贷新政,但不仅没能够平抑房价,却反而成为房价持续上涨的助推剂。据有数据显示,2005年东莞城区住宅均价达5291元/平方米,突破“5000元”大关,是自2002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同时也就是在这一年,东莞全市房地产交易金额首次突破了“百亿”大关,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19.4亿元,同比增长40.0%。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