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面相:十月“变脸”,市场速冻成交冷
ü 10月6日,东莞出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新政,实行限购、限价、限贷。由于政策调控较为严厉,部分开发商人心惶惶,客户观望情绪浓厚,市场进入调整期。
ü 开发商主要首先消化政策再重新调整推货节奏和策略,加上新政下新房预售证办理可能严格,房价备案制度费时费力会影响开发商营销节点;
ü 对比上半年的美好时光,新政带来的持续观望,很多开发商,甚至一部分代理公司心理准备不足,幻想何时回暖;
ü 对回笼资金的迫切要求,对观望现状的恐惧,迫使开发商追风优惠,更加刺激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何时才是底价?
十一月面相:成交“速冻”,市场热度骤降
ü 自新政出台后,住宅成交大幅萎缩,成交面积达45.9万平,环比下滑31.8%,同比下滑61.9%,创12年以来同期新低记录,受严厉新政及高位房价的双重效应下,市场热度速冻,购房需求被大幅压抑,持币观望情绪异常浓厚。
ü 进入11月,东莞楼市降温势头依旧不减,住宅均价也出现高位回落的现象,中高价的改善产品首当其冲,成交大幅缩减,结构性降低房价;
ü 麻涌、常平等部分“价格洼地”区域成交突出,而临深片区成交大幅降温,导致整体房价有所下滑;
ü 市场陷入浓厚的观望情绪,部分项目为提前冲刺业绩,已出现降价或减少涨价幅度的迹象。
ü 临近年底,开发商提前抢跑和加快入市步伐,全市住宅新增供应较大幅放量,但在新政效果的持续发酵下,市场成交依旧低迷,因此,在市场放量与成交降温的错位下,市场库存量有所回升。
十二月面相:年底会战,整体态势平稳
ü 开发商抢滩年前冲刺,供应活跃,项目批量推货,扎堆入市;
ü 新政经过两个月的消化期,对楼市影响逐步减弱,开发商主动推货打破僵持状态,试水市场;
ü 新开项目定价低于市场预期,开发商逐渐趋于理性;
ü 东莞营销市场暖场活动仍是主线,表现为业主答谢会、手工DIY、亲子活动、抽奖、美食等活动形式;
ü 部分房企为年底业绩冲刺也开始进行促销跑量,一口价、特价房、明星单位、低首付等促销活动也频频出现。
第四部分:后市展望
楼市调控总体持续从严。全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呈现“分类分城施策”的主线,但从大环境来看,房价仍然过热或持续上涨的城市面临楼市追加调控可能性极大。
后市形势依然严峻。后市影响还是比较大,观望情绪持续,加上东莞二手市场以及惠州市场的分流,后市形势逐显严峻,尤其临深区域目前价格高位,客户观望存在,在深圳客投资退潮后,出货压力更大,因此理性定价才是王道。加上后市供应不断加大,整体需求减弱下库存持续回升,供求关系从现在的供不应求逐步趋向平衡,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建议开发商一方面理性定价,同时也要尽快抢跑,保证出货速度。
后市房价调整空间或超过10%。楼市调控政策一出,市场预期转变,近期带来浓厚观望气氛,预计成交出现明显萎缩。投资客受政策影响较大,改善需求受首付提高也会大幅缩减,买卖双方博弈加剧,最终导致价格下调,房价预计调整幅度超过10%。
城区近期供应紧张,房价坚挺,但明年放量,市场仍然有调整的空间。城区市场方面,截止12月底城区住宅库存量约为30万㎡,消化周期为3个月。近期供应依然紧张,房价仍继续坚挺。据天为地产监测显示,明年城区供应放量会加大,预计有金地、宏远、万科、融创等品牌房企项目在售,市场仍然有调整的空间。
明年主调是高位分化调整。目前市场处于政策消化期及观望期,市场买卖双方处于僵持胶着阶段,明年随着供应大幅上市,投资预期转淡而导致深圳投资需求减弱,而莞深自住需求则受到高房价抑制,后市需求不足,库存持续回升直至供求关系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各大品牌房企冲刺新高的业绩目标,以价换量为王道。部分品牌开发商、货量充足有比较大出货压力的开发商、国企、低价地项目的售价会领降市场,率先理性回归,会带动整体市场价格回归理性,高位分化调整是明年的主调。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