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定位
调控目的是让大家有房子住,房地产能健康发展,而调控目标定位是什么呢?什么的调控才是成功的呢?现在全社会目标认识不一致,现在有三种目标定位:1、遏制过快上涨,国务院在国4条讲坚决遏制部分城房价上涨过快,也就是说上涨不是很快了,政府也达到了调控的目的。
中国房价从2000年进入市场买房以来出现过两次下降,其余时间都是上升的,2000—2003年上涨速度3%—4%,2004年上涨15%—16%,2005年上涨16%—17%,2006年上涨25%,07年又上涨10%多,08年也基本平稳,09年又出现的一个高峰,上涨了23%。2008年的时候出现了下降,当时开奥运会,房地产价格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这是首次连续7个月的环比下降;第二次环比下降是今年6月份,今年3月份之前延续去年房地产上涨过快的势头,4月份环比上涨1.4%,然后出现国4条,5月份房价顿时变上升0.2%,6月份0.1%的负增长,7、8月份持平,9月份上涨0.5%,10月份上涨0.2%,两个月上涨0.3%。这是中国今年房价情况。
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新政策再出来,我们有了一个新政“依赖症”,他们认为房价下降了才达到调控的目标,有人说下降是调控目标,但下降多少是目标呢?目标是没有办法统一的,因此社会对房价调控有各种看法的,是说不清楚的,比较模糊,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意义。
在我看来,还有第三种目标定位,这个目标定位是总理说的,他说“合理价位”,房价达到合理价位是有道理的,但什么是“合理价位”呢?北京的合理价位和东莞是两码事,而东莞和梅州的合理价位也是两码事,每一个人心目中的合理价位都不一样的,这说不清楚的。我们应该把调控目标定在合理价位,即使短期实现不了,长期必须要调控到合理价位,这才让大家满意。
我讲一个“T恤衫理论”,大老板穿的是1000多的T恤,而很多员工穿的是200元的T恤,农民工穿得更便宜,但始终没有人说T恤的价格上涨得很快,这个市场是健康的,而大家对房地产意见很大是因为结构不合理,是因为保障房比例太低了,所以这个是房地产推动的主要动力,如果保障房占全社会30%,在北京、上海占50%,高收入家庭买高档商品放,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经济适用房,如果达到不同收入家庭买得到,租得起和他们匹配的房子,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能达到合理价位了?而现在是没有达到的。
如果保障房占到30%—50%,如果综合这些房子的价格,全国房价就等于下降很多的,如果光盯着商品房市场,即使房价降50%的话还买不起,我们关心房价下降的人恰恰是房价降了一半都买不起的人,现在中国如果让房地产健康发展,归根到底是调整结构,进行大结构调整,“十二五”里面讲下一步发展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房地产同样面临调整结构的重任,老百姓与其关心商品房价格,还不如高度关注保障房建设,高度关注结构调整,如果都调整了就让大家各自关注各自的价格,我认为中国楼市出路可能就是在这点上。
现在中国老百姓都关注商品房市场,我们还需要关注保障房市场,同时还需要关注小产权市场,城中村和地下室这个能 解决三分之一城市居民居住问题,我们应该尽快解决小产权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拆城中村,但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如果没有城中村,我们农民工能住到哪里呢?中国就是包容性增长,农民房让农民自主经营,我们解决新市民的问题,包括大学生也需要住这些房子,我们还需要注意地下室市场,北京有100万人住在地下室,因此,商品房市场要平稳发展,保障房要大力发展。
现在限购了,把购买力压缩了,以后的购买力会更加强烈,我们会绝对防止的,反弹是因为供应量不足,今年18.5万公顷的供应量基本完成的话,对明年、后年住宅供应是大大放开了,强烈反弹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第二是需求方面,现在需求旺盛是由于投资无门,现在国务院出台了“新36条”,鼓励民营资本向9大产业转移,如果做得好会把民间资本往9大行业进驻,同时还需要股市好;现在有些有钱人为了实现货币增值保值,他们不得不买楼,他们买了楼会产生供不应求,又导致房价越来越高,而现在开发商融资渠道和狭窄,一方面,有钱人没有投资渠道,而开发商又缺少融资渠道,能不能把有钱人的钱通过一定渠道引给开发商,既解决投资渠道,又解决融资渠道,这是非常好的。这说明我们房地产金融创新很滞后。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