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开发商选择楼面价更高的地块,认为可以做出高品质、高溢价的项目。
但是,如果政府限价明确、算账清晰,拿与不拿,倒也好说。
最怕的是,政府不讲契约精神,卖地时不限价,秋后再算账,这就害了一大批开发商,前面一堆地王明摆着上不了市,后面的高价地如何敢拿?
也有的开发商选择房价地价比,认为越高的房价地价比越是好地。
如果房价地价比是3,意味着拿2000元/平米楼面价的项目,可以卖到6000元/平米。
如果房价地价比是4,也就意味着同样卖6000元/平米,楼面价只有1500元/平米,利润水平高于前者。
在一些去库存、不限价的城市是有机会的。
但是,楼面地价5万元/平米的项目,难道现在还能卖到15万元/平米以上吗?
显然,在当前政策格局下,这样的算法是难以统一房企拿地标准的。
尤其是当房价上涨之后,政府很快会抬高地价,而房价上了台阶之后,却很难继续大幅上涨,房价地价比最终还是会降下来的。
这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房价-地价=建安成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利润。
建安成本基本透明,其中土建成本相对变化不大,装修成本也基本明确,不仅政府清清楚楚,老百姓(71.47 -1.34%,诊股)也大致明白。
虽然大小房企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所不同,税费也会随地价、房价不同有所不同,但都是可计算的。
投资人最终要看的还是利润,亏本的买卖不可能持久。
03
观点3:楼市求稳——市场政府共诉求
有人说,流拍增多是楼市下行的信号。
他们或许觉得预期走弱的理由是因为土地市场冷却了,地价就会下降,房价也要暴跌了。
但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高达2.69万亿元,同比增长43%,显然,土地市场不是冷却,而是过热,今年全年创造新的历史高峰是铁定无疑的。
也有人认为,土地出让金大增是因为楼面地价大涨,土地供应面积并没有增加。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