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宏观经济背景研判
1、全国整体通胀压力逐渐减缓 制造业经济整体回落形势严重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相关数据来看,11月份 CPI较上年同期上升4.2%,这一升幅较10月份的5.5%同比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蔬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11月PPI同比上涨2.7%,环比下降0.7%。11月PPI同比涨2.7%,从走势图看成俯冲之势。请注意月度涨幅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俯冲走弱,说明企业议价能力趋弱,企业盈利能力将锐减。
对比10月和11月的CPI、PPI我们发现,时隔一个月这两个数据的降幅都比较大。主要原因是:首先从宏观经济面来看,现在宏观经济的增速应该说有所下滑,另外一些主要的指标比如说PMI,11月已经降到了50%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国内外市场需求趋缓,企业生产动力不足,制造业经济总体有所回落,尤其是大型企业回落明显。
再者就是外部因素,从全球来看欧债危机有进一步蔓延的倾向,全球经济也不是很乐观,整个外部因素也导致了需求层面对于中国经济间接的负面影响。
第三个就是货币政策的作用,那么货币政策持续的偏紧的一些政策,应该说对于当前物价下降也呈现了比较重要的一个作用,综合来看应该是这几方面作用的结果。
对于明年,通胀水平小于今年这已是公认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物价上涨的压力。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当前我们国家,这种通货膨胀已经逐渐从需求拉动型变成了供给推动型的,供给推动的这些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比如说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尤其是下一步我们国家将推进资源价格的改革步伐,包括电价、水价、天然气、油价等等的都有上升的趋势。这一些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通胀水平,也不是说短期内能够解决的。所以综合判断明年的物价变化形势是非常复杂的。
2、稳增长、调结构将成为重点 政策层面将随势预调和微调
随着近期物价的回落,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使得物价压力出现了较大减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着力 "稳增长"的空间得到较大拓展,今后“稳增长、调结构”将成为重点。
在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下降等复杂形势下,我国经济仍然运行在正常区间,但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需要为外需严重恶化等糟糕情况提前做好准备,政策的预见性极为关键,要争取尽可能早地应对和化解可能的大波动,以稳定经济的增长态势。同时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速不可能像改革开放前30年一样以10%-20%的高速水平发展,但仍然可处于8%-9%的可持续增长的合理范围内,所以中国应该在增速回落的同时,也要重点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只有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带动就业,扩大内需,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民生、促稳定”的良好结果。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在2012年仍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但是中央层面会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