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黄江全力打造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 提升产业竞争力
今年一季度,黄江全镇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增长较快,完成增加值11.22亿元,同比增长7.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2%,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2.1%,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62.9%,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黄江镇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大型外资企业的发展模式基本是“制造加工在东莞、研发营销在海外”,制造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中生产加工阶段,缺乏自主的海外营销体系和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意愿不强。此外,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黄江镇提出打造“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的新战略目标,有过农业部门深厚工作经验的叶锦锐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黄江经济发展从传统农业转向商品农业,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借力产业转移的契机,引入大量外资企业,使黄江走上了进出口大镇的发展道路。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节点,该镇着力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2.2 长安镇借力高端智库转型 欲打造“中国城市新范本”
6月9日,“中国转型 长安实验”政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暨圆桌会议在长安举行。本次会议以“中国转型 长安实验”为主题,主要探讨交流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和策略,探索在长安开展产业创新、城市创新和制度创新综合实验,为中国转型提供经验。
当前的新常态下,长安经济转型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昨天,长安与天时国际实验室合作共建快速成型创新中心,对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就是要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在创新全球化时代,构建长安开放式创新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长安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长安与香港大学合作共建“香港大学中国(长安)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依托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先进理念,共同推进长安空间发展计划,通过“城市针灸”的手段,疏通城市发展脉络,治疗城市“疾病”,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的湾区新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认为,要通过深入探索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方式,探寻众人参与创新、更加开放、自上而下自发的社会创新模式,推进国际创新者与中国制造业产能的开放型合作。
2.2.3 东莞道滘美食节6天吸金6亿元 国内外逾300食企参展
6月11日下午,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以下简称“道滘美食节”)正式落下帷幕。在6天的会期中,道滘美食节共吸引60多万人次游客与市民参与;现场食品销售总额突破3000万元。
东莞市道滘镇委书记邓涛认为,美食消费日益从主题性消费演变为伴随性旅游消费,因此道滘希望让美食消费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在道滘美食节这一平台上联动和集成。按照这一办节思路,今年的道滘美食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6天时间订货金额突破4亿元,拉动消费突破2亿元。
此外,道滘还有24个项目在美食节期间成功签约,其中包括6个专业化交易中心类项目,4个复合型旅游中心类项目,5个区域创新中心类项目,9个大宗商品交易类项目,总签约额达19.26亿元。
2.2.4 机器代人东莞工人怎么办:辞八千月薪工作转型技工
作为制造业重镇和传统用工大市,东莞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正悄然变化。近年来,随着“机器代人”大举推开,东莞制造业企业对普通工人的需求明显减少,而对“机器人技工”的需求开始旺盛。尽管“机器代人”的高潮尚未真正来临,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工人开始“瞄准”机器人操作、维护和编程等新兴岗位,加快自身的转型。
今年5月,26岁的伦子祥辞去干了两年的检测员工作;几乎同时,30岁的钟海波决定告别从事多年的家电维修;更早,28岁的陈学飞从一家陶瓷企业的机修岗位上离开……这一切,发生在“机器代人”之后。近年来,随着“机器代人”大举推开,东莞制造业企业对普通工人的需求明显减少,而对“机器人技工”的需求开始旺盛。
东莞最大的人才市场智通人才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上发布的机器人相关职位数为645个,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广东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报告》认为,随着“机器代人”继续推开,未来或将出现“结构性失业与技能型工人短缺并存”的态势,也就是普工“就业难”,而技工“招聘难”,但并不会造成大面积失业。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