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情形
虽然不属于基准情形,但我们认为房地产下滑持续时间更长、幅度更大的风险已有所提高。城镇住房建设增速高于内在需求,使得市场供需格局较几年前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随着金融领域改革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再加上房价持续低迷,房地产作为投资工具的吸引力正逐渐下降。考虑到供求格局已发生变化,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有可能无法像以前那样扭转居民资产偏好和市场情绪。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波房地产和基建热潮、且目前整体杠杆率已经较高,我们认为政策支持的空间和有效性与2009-2010年相比已比较有限。我们估计有15%的概率会出现房地产活动大幅下滑、拖累2015年GDP增速至5+%的风险情形。
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铁路和公共交通仍有很大建设空间,但体量更大的高速公路则不然。保障房方面,虽然建设进度可以加快,但过去几年保障房大规模建设已经使其在城镇住房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在建面积达15%、竣工面积占四分之一左右(图17-18)。未来在目前已经不低的基数上还能有多少增长空间令人怀疑。
此外,房地产下行可能将严重损害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放慢进行中的基建项目,更不用说进一步加大基建投资和社会民生支出的能力。近几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到地方政府总支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另外,很大一部分的地方政府融资可能以土地和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而 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大幅增加了近10万亿。
由此可见,随着投资性住房需求显著变化、开发商更大力度地削减建设活动、地方政府困境加剧,政府出台的措施不足以稳定房地产活动和整体投资的风险已经变得不可忽视、且该风险还在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形下,重工业需求恐将显著下跌、拖累投资及消费增速。我们认为有15%的概率房地产活动下滑幅度比预想的更严重、拖累2015年GDP增速至5%左右。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