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环境导读
1、宏观:取消限购非影响楼市关键,信贷决定走势 以价换量大势所趋
经济层面: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3.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3.4%;1至5月地产同比投资降幅达到5.9%,拉低全社会投资增速已超过一个百分点,建材、电器等地产上下游产业增速同比下降7%。住房结构供过于求、社会进入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正处于17年前开始的建筑周期尾声等导致了地产投资下滑。长久以来我国财富积累过于依赖房地产交易,所以地产业下滑才会显现如此巨大影响力。各种迹象显示,地产不景气造成民众财产缩水、消费指数下滑,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会呈现前低后稳的态势,这是我国全面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面对的事实。
政策层面:上半年,在信贷政策从严、市场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销售面积等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核心指标增速全线回落,楼市整体表现出降温、分化态势。这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趋势性的正常回落。短期内房价下滑有利于抑制投机性需求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后已进入高基数低增长的调整期。
回顾已经进行了十年的房地产调控,经验似乎都预示着,一旦楼市发展速度慢下来,调控刹车就会放松,救市政策便会出台。2014年各地纷纷取消限购政策,从全国范围看,取消限购已经不是影响楼市的关键政策,信贷是否会放松,将成为判断未来一年内楼市走势的唯一最关键因素。
如今,对未来政策松绑的预期几乎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但目前的楼市积疾已深,与2009年的情形已没有多少可比性。政策松绑,或许会为楼市带来短期的利好,市场因此或会有少许的回暖,但仅能治短期楼市低迷的“标”,却难治长期供过于求的“本”。
楼市层面:截止9月3日,全国仅有9个城市限购尚未松绑,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三亚、南京、西宁。
数据显示,7月新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达64个,创下历史记录。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也由6月份的52个大幅增至65个,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二手房价格全部下降。业内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可能迎来长期萧条期,一二线城市在以价换量出现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四季度逐渐复苏。
从短期来看,多数取消或调整限购政策的“救市”措施收效甚微。限购等政策松动对于市场成交量反弹的作用有限,甚至在部分存量偏大的城市几乎没有太大的效果。同时,这些“救市”措施反而助长了开发企业博弈市场的决心,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市场成交量拉开节奏。若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下半年仍然偏紧,并没有立即下调首套房贷利率,甚至还继续上浮首套房贷利率,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仍然会维持当前比较低迷的状态,企业“去库存”的压力仍然会比较大,同时,企业的资金面的问题会更加突显。即使各个地方政府取消限购、出台“救市”政策,也难以阻挡当前去库存的市场压力,市场也不可避免还会迎来降价潮现象。预期后续特别是二线城市下调房价的项目将明显增加,整体市场在三季度将依然处于以价换量过程中。
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及解读
1、国内
1.1经济层面
1.1.1、7月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地方偿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财政部8与11日公布了2014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266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813亿元,增长6.9%。财政部表示,后几个月,受扩大营改增增加减税、去年收入基数逐步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仍较困难。
7月份主要收入项目中,涉及房地产相关税收仍然低迷。房地产营业税400亿元,增长4.7%,主要受房地产市场成交额下滑的影响;建筑业营业税311亿元,增长8.4%。
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地方债还款高峰期将至,面对巨大财政收支缺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在不断显现出来。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今年上半年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地方债的偿债压力陡增。
解读:目前,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调整周期下,成交市场全面降温,各地土地市场也受到明显的波及,底价、流拍成为常态。以往靠土地财政吃饭的地方政府面临着更大的偿债压力。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