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半年经济靠金融,下半年只能靠基建。传统的“房地产+制造业+出口”模式已不能持续,未来稳增长措施只会加码,思路会更加务实,从货币转财政,从金融转实体,基建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而上半年来,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先行指标疲弱,宏观经济“破7”担忧剧增,稳增长的任务只能落在了基础建设上。
1.1.5发改委分析8月中国制造业PMI回调:要看全年态势
9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PMI为49.7%,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制造业增长动力不足。
解读:8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7.1,延续7月态势继续下行,并创连续77个月的新低,走弱的原因有:1、部分传统产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2、受厄尔尼诺影响,出现高温、洪涝灾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减缓;3、京津冀等地加大治理大气污染力度,主动放慢生产;4、前期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制造业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偏弱。
但同时一些积极因素继续显现,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稳步增长,消费品相关行业也保持扩张状态。另外,8月全国发用电和铁路货运装车数据均有向好迹象。
1.1.6八区域入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地方版方案成关键
9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将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按照方案,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成为改革试验区域,担负起先行先试的重任。
解读: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的主题,但要先取得经验再进行推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试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如效果好大家会来学习。此外,这次试点不像过去试点那样逐步退出,这次是分区域不同板块同时推出,全面推出表明布局方面比较合理,可防止地方竞争。
而该《方案》的出台具有多个亮点,1、通过科技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域,结合区域发展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长三角核心区域创新转型、粤港澳创新合作、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具有较大作用,也有利于加快军民融合速度、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3、选择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创新,创新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突破,而这些领域对于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
1.1.7深圳上半年GDP增长8.4% 增速超越广州
8月21日,深圳官方对珠三角各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予以综合,显示在经济总量上,广州、深圳今年上半年累计分别是8285亿元、7550亿元,继续领跑珠三角;而珠海市GDP增速则达到9%,位列广东省第一,惠州、深圳紧随其后,分别是8.5%和8.4%。珠江西岸地区GDP增速高于东岸。
其中深圳GDP达755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4%,高出广州0.3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深圳在上半年经济增速指标上首次超越广州。分析认为,珠三角地区工业投资增长较快,显示出珠三角地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工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珠三角地区经济显现回暖迹象,其巨大的经济体量能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