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依然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围需求疲弱、实业投资萎靡不振的宏观环境。在人民币贬值、实业投资利润下滑的环境下,居民资产急需寻求保值、增值的出口,当前股市投资低迷,市场资金集中流入楼市。超过七成的新增贷款为住房部门,反映房产成为全社会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工具。
在新房市场的持续高热、国企央企重组的浪潮下,东莞土地市场上演了一场“房企为地疯狂”的土地盛宴。三季度东莞土地市场量价上涨,土地成交金额更是创历年来的季度新高记录,主要是商住地贡献了95%。其中,三季度有5宗商住地总价在10亿元以上,黄江、茶山、石排、万江均诞生单价高价地。9月逢拍地必出高价地,地价出现了非理性上涨。三季度东莞商住地价格为15548元/㎡,环比上升184.42%,同比上升481.42%。三季度东莞商品房价格为14381元/㎡,地价已超越楼价,正是陷入“面粉贵过面包”的怪象。
开发商不惜成本地高价拿高价地,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下,企业为防止并购、重组,通过拿高价地来增加自身筹码。另一方面,拿高价地扩大资产价值,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此外,通过高价地刺激房价上涨,拉动成交量也是开发商拿高价地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未来的售价不能简单地通过目前的地价来测算,地价的附加资产价值才是开发商高价拿地的主因。
东莞中原研究部通过盘点东莞过往高价地的情况发现,过往东莞高价地的下场并不好过,高价地转让、开发周期长、投资回报低等成为不少高价地的结局。昔日高价地风光不再,眼下诞生的多宗高价地在未来结局如何仍然是未知数。但高价地由于地价过高,而未来市场一旦形势不好,高价地项目的售价将陷入尴尬。东莞过往一些高价地存在一些现象,迟迟未开发,被套牢多年。高价地不好拿,解套也不容易。
今年第三季度商住地房企拿地格局中,拿地的全是外来开发商,本土企业集体“失声”。本土企业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芒,可以预见未来东莞的房地产将成为品牌开发商主导的市场。
一、 三季度土地市场量价齐涨,地市“饥饿式上涨”。
三季度关键数据一览: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