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详细解读
1、国内
1.1经济层面
1.1.1、银监会曲线调整存贷比支持实体经济
“7月1日起,银监会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以缓解银行存贷比达标压力,进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30日,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文泓表示。
同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称自2014年7月1日起,对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根据通知,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和“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六项将不计入贷存比(贷款)计算的分子,而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两项计入贷存比计算的分母(存款)。分子的缩小和分母的扩大,将显著降低75%的法定贷存比对银行放贷的限制能力。
解读:本次调整,虽然没有一步到位,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积极作用。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的贷存比指标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此就额外增加多少融资,但却能够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力。
此次存贷比口径的变化又类似于一次“微刺激”, 该政策符合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调控思路,也符合“微刺激”第三波。后续央行可能在信贷额度管控上有所放松,实体流动性紧张有望缓解。
对于房地产金融方面,银监会表示,主要是对个人住房消费提供了金融支持,除继续执行差别化的住房贷款政策,抑制投资和投机性的住房需求,重点大力支持国家实施的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之外,将重点关注房地产开发商的资本金、现金流和财务等状况,关注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断裂给金融带来的风险。
对于下一步动作,银监会称,将观察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对银行经营行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在中长期,银监会还将继续积极推动并配合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
1.1.2、国务院"军令状":今年经济必须达标
近期,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
从官方渠道获得的部分督查报告显示,此次督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政策落地慢,部分部门和地区存在政策配套不够,选择性落实政策等现象。此外,多地区经济增速下滑,稳增长存在一定难度。
7月16日召开的常务会议还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必须保证完成”。这意味着全年7.5%左右的增长目标完全可期。
解读:从“确保”到“必须”,两个用语的变化,后者更突出了高层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强硬姿态,这也就意味着虽则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能完成7.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从下半年整个宏观调控来看,有针对性把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调控得当非常关键。中央政府释放方向性信号:应该根据各地情况实施差别性的政策组合,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如按揭贷款发放的条件、利率,包括首付等都要有必要的调整。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