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地成交
1、上半年土地收益下降,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所减弱。
据东莞中原研究部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东莞整体土地成交金额42.64亿元,同比2014年同期减少51.33%,同比2013年减少14.75%,其中,商住地成交金额29.37亿元,同比2014年减少42.34%,同比2013年增加1.74%。从土地用途来看,商住地成交金额为29.37亿元,占整体的68.88%;商业用地成交3.21亿元,占比7.53%;工业用地成交7.83亿元,占比18.37%;其它用地成交2.23亿元,占比5.22%。
今年土地成交金额同比去年同期急剧萎缩,为2010年以来成交最低。今年东莞土地收益明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有意放缓推地节奏,商住地成交十分低迷,并且缺乏优质地块引领,土地成交金额难以起色。另一方面新房市场好转,楼市回暖,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加支撑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推地动力明显不足。此外,东莞处于经济改革转型的浪潮,对土地资源的惜售心态更加强,也减弱了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
2、土地市场长期不振成常态,供应紧缺是主因。
商住地成交连续降温,土地市场遇寒流。
据东莞中原研究部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东莞土地市场66宗,占地面积合计218.67万㎡,同比2014年同期减少31.6%,同比2013减少32.2%。其中商住地成交13宗,占地面积合计43.75万㎡,同比2014年减少52.96%,同比2013年减少23.2%;商业用地成交2宗,占地面积合计5.84万㎡,同比去年同期减少68.95%;工业用地成交29宗,占地面积合计136.36万㎡,同比去年减少33.05%;其它用地成交8宗,占地面积合计32.72万㎡,同比去年增加676%。工业用地依旧唱主角,成交量整体的超过6成。
今年宏观环境持续好转,二套房首付降低至四成,央行多次降准降息,这些都是利好市场回暖。央行降准降息,一来宽裕的资金环境和较低的融资成本,改善开发商的资金流。二来贷款利率下滑至历史地位,大大降低购房者入市成本,加快客户入市步伐,利于开发商资金流的顺畅。宏观环境好转,开发商购地意愿增强,尤其是滨海和临深片区的热点区域是品牌开发商布局的重心。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东莞土地市场进入低迷萧条的状态,每月商住地成交1-2宗成为常态。商住地成交连续降温,土地市场长期不振成常态,供应紧缺是主因。市场鲜见热点区域的优质地块上市,品牌房企谨慎布局冷门区域。大型实力房企为改变“无地开发”的现状,加大企业的强强合作,如万科、碧桂园均与东实集团合作,看中的正是东实集团背后的土地资源。东莞土地市场长期不振,低迷趋势延续。政府推地节奏的放缓,市场缺乏优质地块的刺激,东莞土地交投氛围较为平淡。
3、不少房企看空行业预期,商住地成交未见回暖迹象。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