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东莞中原研究部监控数据显示,东莞商住地13个区域有成交记录,其中,黄江、万江、樟木头、莞城、茶山、石排共6个区域的地价超过“万元”。黄江以23267元/㎡的地价成为2016年东莞商住地的单价区域地王。从涨幅来看,茶山房价增长达到716%,涨幅最大。其次为黄江,涨幅661%,再是企石649%。除了石碣出现回落,其余区域的涨幅均在200%以上,东莞各大区域的地价目前都水涨船高,土地成本的高涨,挤压行业利润的同时对开发商的资金要求更高,将会加剧行业的竞争与洗牌,未来更多向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品牌开发商靠拢。
u 房企在东莞拿地的难度加大,需要更强的资金实力。
根据东莞中原研究部监控数据显示,东莞商住地13个区域有成交记录,其中,黄江、万江、樟木头、茶山、石排和常平共6个区域的地价是比房价贵,处于“面粉贵过面包的区域”,这些区域地价会比房价贵,背后有几点原因:其一,热点开发区域,对接深圳客的热门地块备受市场疯抢,主要是深圳房价的高位以及东莞房价的价格洼地,临深片区成为东莞目前地价和房价最高的区域,拿地难度、对资金实力的要求都要比其它片区更胜一筹。其二,大石龙片区的土地价值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诞生多宗“面包贵过面粉”的区域单价地王,主要是随着地铁开通,开发商对大石龙的预期高,看好未来片区房地产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此外,开发商盲目追加价格拿高价地,未来的售价已不能简单地用当前的地价推断,开发商更多地通过高地价增加自身资产规模,获得低廉的融资,或收购、并购中小型企业。
莞城、石排的地价占房价的比例也在90%以上,地价高位。清溪、望牛墩、横沥等镇区的地市较为高热,麻涌地价占房价33%,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土地成本线,石碣的地价最低,是地价洼地的区域。
u 2016年东莞诞生12宗单价地王,碧桂园成“地王收割机”。
2016年,东莞土地市场高潮迭起,房企上演“我为地疯狂”的地王盛宴。2016年东莞商住地市场诞生12宗区域单价地王,其中碧桂园斩获3宗地王,成为“地王收割机”,北大资源、时代地产、恒大地产各拿下2宗,融创、阳光城及智宇实业各拿下1宗。地王主要分布在临深、大石龙和水乡片区。
2016年,东莞商住地市场受到众人瞩目,全年诞生12宗区域单价地王,地价单价在8000-25000元/㎡不等。房企为地狂的背后原因有几点:
其一,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宽松,使得房企资金十分充裕,抢地“志在必得”。2015年全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为13%,2015年宽裕的流动性为开发商提供资金基础。货币持续发行,利率低位,房企获得廉价的融资成本。
其二,资产荒配置下的房价出现暴涨,提振开发商拿地的信心和热情。实体经济回报率低迷,股市行情赚钱效应弱,大宗商品价格投资也低迷,资金无法寻求“出口”,从而集中流入楼市,导致了本轮房价上涨的根本驱动力。
其三,房企加杠杆投资购地。房企通过金融机构场外配资等加杠杆的方式拿地,“不顾成本”地疯狂抢地,上演一幕幕抢地大战。
其四,外来品牌对热点城市的前景预期看好,不惜成本地进入东莞拿地,布局东莞市场。
其五,品牌房企销售高增长,亟需购置土地补仓。
其六,品牌大型企业出于全国化布局的战略需要。
其七,国企重组浪潮下,国企、央企为防止被并购而为之,通过购买高价地扩大资产规模。
【4】、拿地企业分析
u 东莞房地产行业洗牌势在必行,本土中小型企业或将“被出局”。
从开发商拿地背景的成交来看,2016年东莞外来企业商住地成交17宗(不包括松山湖地块),本土企业成交3宗。外来企业拿地的占地面积合计71万㎡,同比15年下降45.88%;本土企业拿地占地面积为5.55万㎡,同比15年下降87.56%,是东莞本土企业2000年以来拿地规模最小的一年,创下历史的新低记录。
尽管外来企业的拿地比去年也出现回落,但本土企业的下滑幅度远远高于外来企业。在供地有限、地价暴涨的环境下,本土企业拿地缩减首当其冲,关键是本土企业的资金无法与外来大型企业抗衡。对于东莞目前的高地价,本土企业是望洋兴叹。今年东莞外来企业吸引了融创、时代、阳光城等全国大型企业的进驻,东莞地价出现了翻几倍的上涨,也加速了东莞房地产行业随之进入品牌时代。大型品牌房企的资金实力、开发经验以及应对市场风险都要比本土企业更具有优势,行业洗牌势在必行,“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会更为活跃。而东莞本土企业,尤其是本土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融资渠道受阻,资金实力弱以及土地储备不足,更加拿不起东莞当前的土地价格,将成为企业发展生存的瓶颈,或将面临着“被出局”的下场。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