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无论是棚户区改造还是铁路建设,加之能源投资计划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每次在经济危机面前,公路、铁路角色变迁,成为应对经济危机拉动内需的重要工具。 公路、铁路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建设阶段能产生很大的国内需求,如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沙石等,将带动建材业发展,据业内人士分析,每100亿元的铁路建设投资,可产生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约38亿元,对制造业的需求约20亿元;同时每修1公里的铁路约需要300多建筑工人。这样的一项投资刺激了建材行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大量人群的收入,这就是100亿铁路投资固定资产带来的扩大内需效应。 核电、特高压输电等重大能源项目的投资也是以同样的形式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1.1.3、新“国九条”传递发挥融资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信号
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其对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解读:上一次资本市场“国九条”于2004年颁布,十年后,面对新一份国务院层级的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我们该如何理解其政策信号和战略意义?
资本市场的使命在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任务远未完成,区域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市场潜力巨大;改革大势不可逆转,推进改革必将释放出新的制度活力。在这个历史节点上,资本市场必将锐意改革以完成应有的使命。新“国九条”此时落地,用意深远。
整体来看,新“国九条”将有助于释放改革红利、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外部环境、夯实市场基础、维护市场稳定创造更为有利的整体环境。相信,随着资本市场投资产品的不断丰富,居民将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因此对于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改革各项细则和具体措施的逐步实现,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大潮,制度变革的红利将惠及所有市场参与者。而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与经济的发展有着沉浮与共的关系。
1.1.4、土地市场降温冲击地方债 一季度城投债发行大增两成
近来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已传导至土地市场,土地交易量不仅萎缩,甚至有开发商拿地出现反悔的现象。
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一方面影响地方偿债水平,地方债面临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会抑制土地抵押贷款扩张。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土地降温直接影响地方融资,一般而言地方用土地作杠杆进行融资,现在土地收益下降,土地的杠杆率自然降低,银行会根据土地价格调整贷款的额度,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地方政府公共设施的建设。
解读:目前,地方政府收入主要包括三块: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出让收入,2007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总收入比重快速上升,2013年约占地方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今年一季度,地方卖地收入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达1:1.8。
如果土地出让的减少发展成一种趋势,那么地方政府可能需要寻找其他的偿债来源以弥补土地收入的减少。而目前各地政府采取的手法是救市,以此稳住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下滑态势,此举被视为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然。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