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占比48%,三四线成交占比上升7个百分点。
点评:从各城市能级来看,2015年整体成交建筑面积同比全线下跌,其中二线城市跌幅高达39%,可见在高库存压力下,二线城市大力贯彻国土部的指导方针,极大程度上减少土地供应量,这一点也可以在各城市能级的成交占比变化得以印证。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虽同比亦下浮15%左右,但从成交占比变化来看,一线和三、四线城市占比较去年相比上调。
3、土地交金额虽同比下跌,但跌幅远低于成交面积跌幅。
点评:全国300城经营性用地成交金额为14607亿元,同比下降19%。2010年至今,全国土地成交金额与成交面积走势相同,均呈现两波下行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至2012年之间,成交金额的斜率更大,而2013年至今,成交面积的斜率更大,这意味着在2013年之前土地的成交楼板价呈现下行态势,而在2013年之后则持续上扬。
4、一线城市楼板价持续高位,二线城市上行明显。
点评:从各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楼板价独占鳌头,长期维持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二线和三、四线则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徘徊。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楼板价基本呈相同走势,且楼板价相差不多;进入2015年后,二线城市则呈明显上涨的趋势,尤其是第四季度已达到3042元/平方米的相对高位,而三、四线城市的成交楼板价在前两季度甚至出现走低,随后虽上涨,但绝对值与二线城市已相距甚远。
四、土地政策:土地执行“有供、有限”,总体效果显著。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