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莞房地产市场回顾
2011年,作为楼市调控政策升级加码的一年,从10年初开始实施的调控政策逐渐发挥效力,全国楼市普遍由涨幅趋缓,向价格下探稳步推进,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降价风潮开始蔓延开来;反观作为三、四线代表的东莞市场,虽然一样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限购令”始终难产,在广深限购需求外溢,通胀高企,投资渠道缺乏等因素影响之下,全年成交逆势飘红、独树一帜。细看全年各个时期,2011年1月份,东莞楼市很好的延续了10年12月的热闹行情,单月商品房成交面积70.60万㎡,部分供应偏紧的区域供应放量,使得压抑良久的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取得2011年的楼市开门红;然而进入到2月份,除了受到春节长假的影响之外,期间第三次调控如期而至,全国大中城市纷纷出台地方版“限购令”,市场观望氛围加剧,部分开发商的优惠折扣效果甚微,致使成交量下降至23.65万㎡;进入3-5月,席卷全国的限购风潮愈演愈烈,整个东莞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几次传闻甚至具体到了实施日期,部分开发商更是连夜开会商量对策,但是“限购令”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促销令”,可谓因祸得福,在这段时间,部分品牌开发商的楼盘工程日夜加班加点,以赶在某些时间节点发售,过后普遍取得非常不错的销售率,致使5月份旺季的商品房成交面积上升到67.90万㎡,当中尤其以城区东城、南城、松山湖的豪宅项目最为受益;盛夏时节的6-8月份,恰逢楼市淡季,这一时期市场进入相对平静期,开发商的推货规模也有所回落,主要以高端豪宅的加推为主,打折优惠幅度有限,此举却造成全市住宅均价节节攀升,在8月达到8505元/㎡,连续3个月冲破政府8200元/㎡的警戒线,限购预期再次抬头。
从9月底开始,中央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荡然无存,全国楼市风云突变,之前几个月开发商与购房者博弈僵持的局面被无情打破,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更具风向标作用的城市,不断有龙湖、绿地、华润、中海等品牌开发商祭出降价3成、4成的幅度,由于心理落差前期业主打砸售楼处的一幕昨日重现,甚至由降价引发的业主维权几乎成为楼市转折的一个戏剧性插曲。然而,相比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上海楼市降价大战硝烟弥漫,近在咫尺的广州、深圳成交哀鸿遍野,隔江对望的珠海、中山限购、限价,10月的东莞楼市在大朗·碧桂园、新世纪·颐龙湾等超级大盘的带动之下,暂时掩盖了市场向下的趋势,成交依然保持一定的活跃度,但是进入11月随着前期热销楼盘的后续签约释放完之后,市场终于被打回原形,况且受到前期一线城市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购房者观望氛围浓厚,造成楼盘上门量大减,诚意客户、认筹量都得不到保证,此时“以量换价”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开发商不得不以低于市场预期价开盘,或推出部分特价单位,才能保证出货量回笼资金,其他大部分的楼盘每周成交不足两套,同时也显示出市场主动地位从“卖家市场”转为“买家市场”,11月住宅均价也下降到7821元/㎡,再次回落到8000元/㎡关口下方。12月,虽然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首开货币政策适度微调的窗口,但整体楼市环境还是相对偏紧,部分开发商参照其他城市推出更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例如黄旗山1号推出“保值回购计划”,花样年·君山推出“3年包月供”等等,这些措施由于诸多的法律风险,对实际的成交促进并不大,只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噱头。此外,由于12月高端楼盘政府有意放缓审批,部分高价楼盘被迫延缓签约等原因,商品房月成交仅为27.03万㎡,成交量环比上月继续下探,低至仅次于受春节放假影响的2月份。
提要
供应方面:走出前两年偏紧局面,特别是商业、车库供应激增。
进入2011年,由于前两年成交庞大的商住用地,并且经过前期的施工,普遍进入批售阶段,所以全年供应量时隔两年之后,再次迈上六百万的关口,达到651.09万㎡。由于大量豪宅楼盘入市,特别是标杆大盘的扎堆,城区供应达到247.80万㎡,同比增长27.36%;而镇区由于区域较多,2011年供应量达到403.29万㎡,占全市的61.94%。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小,同时由于上半年通货膨胀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避险资金的流入,使得商用物业、车库供应量激增。
需求方面:通胀高企、广深限购、投资渠道缺乏、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商业升温,合力促使楼市成交旺盛。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